本著要將老電影一部部過完的打算, 我抓了一部 Matrix (駭客任務, 中譯黑客帝國, 儘管既不黑客也非帝國) 下來看看, 驚為神作. 馬斯克的蜜汁信仰 「我們是活在 simulation 中」 大概率就是源自這部影片.
本著對這個 IP 的信仰, 我又隔天抓了 Matrix 2 下來看. (當然我得承認我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設模型, 即經典 IP 的續作一般都慘不忍睹, 所以是帶著一種批判的態度去觀影的, 因此難免偏頗. ) 看完之後, 不知所雲. 只記得幾個刺激性的曖昧鏡頭、莫名奇妙的接吻、莫名奇妙的幹架. 只有一種, 又白白浪費了兩個多小時人生的惡感.
情節累贅、落入俗套
我稍微舉幾個例子, 讀者就明白我對這部爛片是什麼感受了. 開頭肉戲, Neo 和 Trinity 坐電梯去 Zion 主城的超長吻戲, Zion 裡的床戲, 去見 Oracle 時和導師比武, 去見 Keymaker 時用甜點下藥 (不是什麼好藥) 迷了一個女的, 獄卒的女友吃醋醋報復非要和 Neo 在男廁所親熱! 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Family friendly 嗎? 一點都不; 對劇情有實質性的推動嗎? 完全多餘; 水時間嗎? 挺水的!
還有好萊塢式的英雄救美, 被子彈打死非要來個心臟按摩起死回生; 好萊塢式的主角光環, 在危急時刻眾人矚目下突然超能力覺醒… 然後拯救所有人, 自己倒地昏迷. 我記得有這麼一個比方, 大意是在戲劇中第一幕出現的獵槍, 在第三幕就肯定要發射. Matrix 2 給我的感覺就是牆上掛滿了眼花繚亂的衝鋒槍、重火力, 但是最後反而是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球棒派了用場. 我不知道在本片上映的 2003 年這些元素是否仍顯新穎, 但是在被這些狂轟亂炸 20 年後, 估計留給影迷的就只有厭煩了, 而經典電影是理應在任何時候觀看都不嫌過時的.
取其糟粕, 去其精華
我不知道為什麼影片風格突然出現了這麼大的變化, (是因为导演从華卓斯基姐妹变成了華卓斯基兄弟?) 但是细想发现, 很多本片出現的剌激 (垃圾) 元素在上一部就有跡可循. 比方說全片的主題從 「System Breach」 轉為 「愛的力量」, 其實在上一部就有因爲 Trinity 的 Love 升级主角的情节, 但是因为位于片尾, 且早有铺垫, 此时观众已经被震撼的硬科幻概念轰炸的喘不过气来, 哪有功夫去吐槽这些儿女情长. 而上一部广受好评的武打桥段、慢动作躲子弹, 在这一部也频频出现, 只不过因为大部分观众早就受过其熏陶, 并不感觉多新奇.
至於上一部由於主角已經過於 OP, 為了硬生生造出新的危機就只好採用修仙網文慣用的手法: 強化敵人、提高難度. 硬生生將 Smith 復活了之後乘以一百來和主角斗. 其實本片中 Smith 脫離了 Agent 而變為另一個系統中的不穩定因素, 擁有了病毒般傳播的機制, 是我比較欣賞的一個點子, 可惜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白白浪費. 至於 Matrix 套娃的手段, 我得說, 這種設定下續集的出現就意味著套娃的必然.
我以为,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導演希望複製上一部的成功卻未掌握到精髓, 畫虎不成反類犬.影片并没有围绕一个如同上一部一樣颠覆性的创意来构筑其世界, 而只能用好萊塢元素來填充餘下的空白. 上一部已經把大招放完了, 這一部如果達不到觀眾的預期, 那麼必定被斥為狗尾續貂之作.
勒索情懷, 壓榨 IP
縱貫目前所有有著一堆續集的 IP, 諸如終結者 (拍到了第六部)、黑客帝國 (第四部) 、 變形金剛 (第六部) 等等, 無一例外都出現了臉譜化、缺乏創新 (劇情鬼打牆)、廣告與特效瘋狂砸錢而細節卻粗製濫造的毛病. (特別是變形金剛, 甚至成為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另一個刻板印象. “你是哪國人? China? 喔, 就是那個功夫熊貓和追變形金剛追到了第六部的國家是吧, 幸會幸會.” ) 越拍風格越像豪華加長版的閃電俠 (Flash). 這無疑是一種好萊塢企圖從仍然有利可圖的 IP 中榨出最後一滴油水的失敗(成功?)產物.
這樣會過頭來看, Valve “不會數三”, 廣開新 IP 而很少續舊作的行為, 儘管廣受批評, 但是不失為明智之舉.
Thumbnail: The Matrix Fanart IIya Boyko
If using the image violates your rights, or there’s anything related to copyright laws, please contact me at [email protected], I will deal with them immedi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