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

「意識」是什麼?

如果說人的行為是由基因中寫好的算法決定的話, 人可以看地圖尋路, 自動駕駛的車子也能尋路; 人能作畫, 機器學習算法也可以作畫; 但是人有意識, 而後兩種都沒有, 那麼意識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 意識也是一種算法, 不過意識高於其他算法的原因是意識可以編寫其他算法, 從而賦予人一種新的活動方式. 意識也可以重新編寫意識, 以一種自我迭代的方式進行改進. 因此,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如大學生, 是因為大學生的「意識」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升級了, 為新的知識編寫算法從而處理知識的能力要強於小學生.

所以, 如果說意識分為表層意識和潛意識的話, 表層意識是一套訓練出來動態調用各種算法 (衝咖啡、看電視、學習) 的算法, 或可直接視為各算法的集合, 而潛意識則負責迭代各種算法以及自身 (潛意識) 的迭代. 因此人可以控制自己要學什麼, 卻無法控制自己學習的速度和成效, 概學習行為是由表意識控製而算法的形成是由潛意識控制之故.

(參考人工智能的訓練. 要增強學習能力, 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來刺激加強學習意識.)

繼續假設, 「記憶」可以看作一塊儲存空間. 記憶又分為顯式記憶 (explicit memory) 和隱式記憶 (unconscious memory), 前者是可讀可寫, 可以迅速回憶的記憶: 比如出遊的經歷, 朋友的名字, 課本上的知識, 由表意識管理. 而隱式記憶 則是由潛意識直接管理的, 可以看作算法的儲存空間. (比如游泳的姿勢) 潛意識利用顯式記憶來訓練算法並將其存儲進隱式記憶. (何時? 不知道, 但是為什麼人一天要睡滿 6 個小時?)

記憶是會慢慢模糊 (垃圾回收機制) 的. 顯然, 顯示記憶的模糊速度要遠遠快於隱式記憶.

另外, 還有一種不能被擦除的, 出廠即有的記憶用於保存基本算法, 是寫在骨髓中的. 如吃喝拉撒睡 + 交配. 這些寫在骨髓中的記憶可以保證任何生物就算完全是智障也不至於被進化過快淘汰.

以上理論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狗最多只能有四歲小孩的智商. 因為其腦容量小, 決定了其隱式記憶的容量和讀寫速度都很有限, 因此訓練要很長時間, 而且導盲犬不能同時是獵犬, 因為儲存算法的空間不足了.

衍生出去的話, 還可以製定機器人有意識與否的標準: 即, 該算法是否可以自我迭代, 迭代速度如何 – 越快意識即越強. 所以目前人工智能不能算人, 是因為其不能自我編碼以及不能自我迭代用於自我編碼的算法. 什麼時候人工智能學習拉小提琴的速度已經超越常人, 則該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經超越人類了 – 所以現在阿爾法狗打敗世界棋王並不必擔心, 就像某些鳥尋路能力超越常人, 並不代表該種鳥比人聰明 – 一種算法超強不代表學習能力超強. 總結: 某種生物的智慧表現於某種生物的學習能力.

— 讀《未來簡史》第一部分第三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