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Restic 加密增量备份到网盘

转载声明:
本文很大程度上参考了 KnightHart 发布的贴文 restic-全平台nas的加密增量快照备份神器.
但是在原文基础上有增添和修改, 若有侵权, 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删除文章.

前言

搭建家庭 NAS 的前前后后我曾经格盘格过两次, 尽管每次都抢救回来了, 但是自那以后我一直在盘算着备份的主意. 和 KnightHart 的历程大致相同, 我尝试过:

  • 简单的 git 备份 (本地 .git 文件夹不断增大而且大文件有限制)
  • syncthing (是个好东西但是只支持在自己的设备间同步, 占磁盘) 
  • 百度网盘 (不安全、下载限速)
  • rclone + 白嫖的 Google Teamdrive (无法加密, 不支持增量)

解释一下 Google Teamdrive 为什么要加密吼. 前阵子网上出现了很多 Cloudflare Workers 脚本允许 User 给自己分配一个空间无限的, 挂在某大学名下的团队盘, 可以随便往里面扔、取文件, 而且一般 Google Personal Drive 的功能它都有哦. 但是唯一的问题是, 提供脚本的人是可以看到你网盘里的文件, 而且是可以任意上传下载的; 那这不就隐私性全没了吗? 所以如果要备份, 一定要加密的. 另外, Google Teamdrive 有传输速率限制, 所以备份如果不是增量的, 也会很麻烦.

閱讀全文 使用 Restic 加密增量备份到网盘

Ban 掉來自中國 IP 的流量

前言

隨著我博客來自大陸的流量越來越多, 我逐漸開始有一點擔心. 雖然我已經屏蔽了國內搜索引擎的 Spider, 但是來源於大陸的流量還是和來源於美帝的不相上下. 從各個地方 Ping 的結果也不樂觀, 大陸地區已經出現隨機丟包的現象, 而且很嚴重. 我暫時沒有搞清楚這是針對我的域名還是針對 Cloudflare CDN 的流量.

目前正值建襠百年特別時期, 地鐵站的安檢人員都肉眼可見的增加了數量, 更別說在線管控了. 更加誇張的是, 著名反動博主編程隨想都在5月中旬被消失 ( 我為此傷心了真的非常久 ), 論技術, 我肯定都配不上給編程隨想提鞋, 況且我在用 BugPress 作為博客程序; 要是誰哪天看我不爽來搞我, 我肯定分分鐘去吃國家飯.

然而從我的角度來說, 我肯定不會因為局勢 intense 而乖乖閉嘴: 要我閉嘴不如先去叫我死. 但是隨著我的成長和文章數量的增多, 日後我肯定要浪費大量時間在安全防範上, 而且我目前肉身還在牆內, 物理安全得不到保障.

綜上所述, 雖然我真的很不捨得放棄將近一半的流量, 我還是得這麼做, 幹掉所有來自大陸的流量 (不包括香港, 以及本來就不包括台灣) . 這樣, 至少在我肉身在牆內的階段應該不會有人來找我麻煩 — 這只是一個戰略讓步, 一旦我肉身過牆, 我會立即取消這個設定.

閱讀全文 Ban 掉來自中國 IP 的流量

Chrome is bad! 切換到 Firefox

在我的 Macbook 上使用了幾個月 Chrome 下來, 發現使用期間電池損耗非常之快. 在 Google 上搜索之後, 結果幾乎清一色指向了 Keystone, 一個 Chrome 的更新程式. 根據 Chrome is bad, Keystone 將自己植入系統服務, 瘋狂吃資源, 一度讓 WindowServer CPU 佔用達到 80%. Google 聲稱 Keystone 是用來更新 Chrome 的, 我對此存疑. 更新一個程式需要吃 CPU 吃到 80%? 真當我腦癱啊?

然而要改變習慣也不是那麼容易, 我就很不習慣 Safari 和 Edge 的操作介面. 況且我習慣只有一套密碼, 要切換瀏覽器, 就得先把舊瀏覽器上的密碼通通刪除.

提醒: 如果你也想要轉移到 Firefox, 請不要著急著刪除 Chrome, 在轉移插件和密碼時它還用得到.

Chromium 使用報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我先嘗試 Chrome 係的 Chromium ( 通過 Brew 安裝 ), 寄希望於它是一個開源軟件, 不會附帶垃圾代碼.

結果我徹徹底底的錯了. Chromium 一不支持 MacArm, ( 而 Chrome 則是支持的 ), 而來佔用比 Chrome 還要高三到五倍, 最離譜的是, 我用 Brew 卸載掉了它居然還在佔我 CPU. 這怎麼忍?

通過 Brew 卸載之後, Chromium 居然還佔用 將近 100% 的 CPU

除了高佔用以外, Chromium 還移除了大部分 Google API. 也就是說, 谷歌翻譯、密碼同步、谷歌帳號等功能全部無法使用.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來, 作為一個商業巨頭的 Google, 本質上就是一個財閥, 其第一要務就是盈利.

失望之餘, 我徹底刪除了 Chromium.

轉移並清除 Chrome 保存的資料

匯出密碼

要跳出 Chrome 的舒適圈, 將密碼轉移到 Firefox 上是一個好主意. 然而我現在正在使用 Keepass ( 一個開源密碼管理器 ), 絕大部分密碼並不儲存在瀏覽器裡. 因此我只要登錄到 Google 帳號, 刪除掉儲存在裡面的密碼就可以了.

要先匯出你的密碼, 或是關閉自動保存, 點擊這個鏈接, 登入 Google 帳戶, 點擊 “Export”.

Export 出來的東西可以導入 Keepass, 也可以導入 Firefox. 我個人偏向於前者.

匯出書籤

在 Chrome 中打開這個鏈接, 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然後點擊 “匯出”.

我個人並沒有選擇從 Chrome 匯出書籤, 我覺得切換瀏覽器也是一個小小的新開始, 那些老的書籤大部分我一生都不會再看一次, 不如直接刪掉好了.

我沒有保留除了 Chrome 書籤欄裡的其他任何東西, 而且我其實也基本不使用書籤功能.

匯出插件

遺憾的是, Chrome 並沒有為插件提供一鍵匯出功能. 在 Chrome 種打開這個鏈接, 手動轉移插件吧. 一些插件提供了到匯出配置功能, 會讓整個操作簡單很多.

刪除 Chrome 相關的所有資料

之前的操作只是匯出了這些資料而已, 接下來要做的是完全刪除這些資料.
Chrome 官方提供了一個一鍵 GoodBye 的功能, 我個人感覺還是非常有良心的.

點擊這個鏈接, 確定你已經匯出了所有這些資料之後, 點擊刪除.

這會刪除你帳戶中關於 Chrome 的所有資料.

刪除帳戶活動

以上操作已經完全抹除了你和 Chrome 的關係了, 但是能不能再進一步呢?

瀏覽紀錄除了被儲存在 Chrome 裡面, 還儲存在 Google 活動裡面, 作為 Google 帳戶資料的一部分. 要完全清除, 我們還要執行下面的操作.

光刪除這些並沒有完全刪除你在 Google 留下的痕跡. 接下來需要轉到 Google – 我的活動 來刪除雲端的瀏覽紀錄.

請點擊這個鏈接, 點擊 刪除 – 不限時間 – 全部勾選 – 刪除.

如果以後都不想要 Google 紀錄你的活動, 可以如圖關閉這三個選項.

要刪除其他服務, 請點擊這個鏈接, 自行選擇並刪除.

我個人感覺, 在一一刪除這些資料時, 我處在一種擔憂與爽感並存的狀態. 然而, 在完全刪除之後, 又釋然了. 隱私與自由有的時後和大麻一樣, 都是一種一旦沾上就再也不想失去的東西, 只不過前者是完全無害的.

安裝 Firefox

Firefox 作為一個開源軟件, 而且有大名鼎鼎的 Mozilla 基金會為它背書. Firefox 的主題、插件市場都不下 Chrome AppStore, 也支持同步設置和密碼. 除了手機上的 Firefox 比較不堪以外 (近年來已經大大改善!) , 好像它一直都是 Chrome 的一個絕佳替代方案.

要安裝 Firefox, 可以使用內建的 Brew 包管理器. 順便一提, Firefox 已經支持 M1 晶片.

brew install --cask firefox

成功!

安裝完畢之後, 整個過程基本就完成了! 享受這個新的瀏覽器吧!

定期批量刪除图片 EXIF

EXIF 元信息是一種圖片的附加信息, 一般在拍攝的時候就已經寫進圖片, 而圖片被上傳到 WordPress 之後也會留在裡面.我剛剛看完幾篇關於網絡安全的文章, 於是去查詢了一下維基百科看一看 EXIF 到底有沒有這麽恐怖. 很不幸, 確實有.

圖片可以暴露拍攝的時間和地點, 精確到 GPS 坐標

雖然我的網站並不是非常 Secure, 而我使用密碼的習慣也並不是非常 Solid, 但是修復已經注意到的漏洞, 減少攻擊面總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就設置了一個 Cron, 定時刪除 WordPress 中儲存的所有圖片元信息.

怎麼做到

首先安裝 ExifTool, 一個以 Perl 寫成的開源圖片 EXIF 信息處理工具. 樹莓派是基於 Debian, 所以直接 apt 就可以了

apt update && apt install exiftool

然後定位到 /mnt/data/wordpress/ , 這裡是 WordPress 的根目錄. 我先執行一次清除試一下:

( 方法來自 這個討論串 )

$ find -type f -iname '*.jpg' -exec exiftool -all= {} \;

1 image files updated
1 image files updated
...

然而, 除了修改文件以外, 這個工具還產生了 *.jpg_original 格式的備份, 這些備份我並不需要.

find . -name "*.jpg_original" | xargs rm -rf   

寫進 Cron

明確了作法之後, 就可以將任務寫進 Cron 了.

touch /etc/cron.daily/rm_exif
cat > /etc/cron.daily/rm_exif <<EOF
#!/bin/sh
find /mnt/data/wordpress -type f -iname '*.jpg' -exec exiftool -all= {} \;
find /mnt/data/wordpress -name "*.jpg_original" | xargs rm -rf
find /mnt/data/wordpress -type f -iname '*.jpeg' -exec exiftool -all= {} \;
find /mnt/data/wordpress -name "*.jpeg_original" | xargs rm -rf
find /mnt/data/wordpress -type f -iname '*.png' -exec exiftool -all= {} \;
find /mnt/data/wordpress -name "*.png_original" | xargs rm -rf
find /mnt/data/wordpress -type f -iname '*.gif' -exec exiftool -all= {} \;
find /mnt/data/wordpress -name "*.gif_original" | xargs rm -rf
EOF
chmod +x /etc/cron.daily/rm_exif

完成了!

安裝 Tor 瀏覽器

OS: Ubuntu20.04 LTS

我主要用 tor 來測試我的網站的部署情況和打開一些不太好打開的網站。(很奇怪,像膜乎之類的網站即使在牆外也打開很慢,但是一掛上 Tor 速度就立馬飛起來。)

網上有相當一部分教程建議從軟件源安裝 tor 瀏覽器, 然而我記得在 Tor 官網上聲稱從軟件源獲取的 Tor-Brower 使用了 Tor 軟件包作為依賴, 但是 Tor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更新, 存在安全隱患, 因此強烈不推薦, 所以我直接從官網下載安裝. 理論上之後 Tor-Browser 都能自動更新, 無需這樣手動安裝.

下載安裝 Tor

請猛擊 Tor 官網鏈接點擊 Linux 按鈕自行下載。

下載完畢後,在檔案所在目錄執行以下操作。

tar -xvJf tor-browser-linux64-10.0.2_en-US.tar.xz
sudo mv tor-browser_en-US/ /opt
sudo chown -R $USER:$USER /opt/tor-browser_en-US/
./start-tor-browser.desktop --register-app

配置完畢之後你可能需要重啓設備。

Tor-Browser 已經能夠啓動了

如果你的代理在歐美,建議直接鏈接到 tor 網路。如果你的代理在日韓, 你可能需要使用網橋。不建議在大陸直接使用tor ( 又被重點關注的風險 ) , 而網橋在大陸也被 Ban 的差不多, 請搭配雙重代理獲得最佳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