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 偶然在 YT 上刷到 ManlyBadassHero 介绍 Purgatory 的视频, (因为 Manly 视频基本都是猎奇的恐怖游戏, 太恐怖我就有点兴趣缺缺, 所以我等到它在我的首页 Pin 了三四天才点进去) , 发现一作的质量并不赖, 虽然我不是二次元爱好者, 但是就连很多死亡画面都很精美 (屠夫好可爱). 于是我就下载下来试玩了 Purgatory 2, 被故事线深深的吸引了. 于是又去玩了同作者, 同世界线的三禁书 – EINS, 也很不错.
继续阅读被 Purgatory 系列圈粉了日志
热烈庆祝 #大翻译运动 再次痛打粉红
最近一只粉红幼崽申请上了哥大化学系, 而后在朋友圈晒出 Offer 并多次发文 “这下子有机会买枪轰死美国人啦”. 好在人在做天在看, 这只粉红有幸被大翻译运动垂青, 将其狗吠翻译成洋文并向全世界玉音放送, 并特别发送给向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撤回录取通知!
— 新闻拍案惊奇 (@xwpajq_dayu) April 19, 2022
一位中国学生,申请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工系后,竟在WeChat上说要买枪去轰死美国人😱,
接著被 #大翻译运动 给翻译寄去学校…成功抵挡下恐怖攻击! pic.twitter.com/DRsKsOENJV
该粉红最终求仁得仁, 成功待在了它心所向的神州大地, 真是可喜可贺.
大翻译运动除了一贯以来的讲好中国故事以外, 为抗击社会主义纳粹事业也是屡立奇功. 之前才听说义大利米兰的粉红秃子教授被大翻译运动翻译出他打压中华民国学生的言论, 现在又成功赶回一个中共杀手, 实在让人开心. 特此发文纪录我看到新闻后的喜悦之情.
您本身就是个笑话
Fun with Organic Chemistry
意识
「意识」是什么?
如果说人的行为是由基因中写好的算法决定的话, 人可以看地图寻路, 自动驾驶的车子也能寻路; 人能作画, 机器学习算法也可以作画; 但是人有意识, 而后两种都没有, 那么意识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 意识也是一种算法, 不过意识高于其他算法的原因是意识可以编写其他算法, 从而赋予人一种新的活动方式. 意识也可以重新编写意识, 以一种自我迭代的方式进行改进. 因此,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如大学生, 是因为大学生的「意识」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升级了, 为新的知识编写算法从而处理知识的能力要强于小学生.
所以, 如果说意识分为表层意识和潜意识的话, 表层意识是一套训练出来动态调用各种算法 (冲咖啡、看电视、学习) 的算法, 或可直接视为各算法的集合, 而潜意识则负责迭代各种算法以及自身 (潜意识) 的迭代. 因此人可以控制自己要学什么, 却无法控制自己学习的速度和成效, 概学习行为是由表意识控制而算法的形成是由潜意识控制之故.
(参考人工智能的训练. 要增强学习能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来刺激加强学习意识.)
继续假设, 「记忆」可以看作一块储存空间. 记忆又分为显式记忆 (explicit memory) 和隐式记忆 (unconscious memory), 前者是可读可写, 可以迅速回忆的记忆: 比如出游的经历, 朋友的名字, 课本上的知识, 由表意识管理. 而隐式记忆 则是由潜意识直接管理的, 可以看作算法的储存空间. (比如游泳的姿势) 潜意识利用显式记忆来训练算法并将其存储进隐式记忆. (何时? 不知道, 但是为什么人一天要睡满 6 个小时?)
记忆是会慢慢模糊 (垃圾回收机制) 的. 显然, 显示记忆的模糊速度要远远快于隐式记忆.
另外, 还有一种不能被擦除的, 出厂即有的记忆用于保存基本算法, 是写在骨髓中的. 如吃喝拉撒睡 + 交配. 这些写在骨髓中的记忆可以保证任何生物就算完全是智障也不至于被进化过快淘汰.
以上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狗最多只能有四岁小孩的智商. 因为其脑容量小, 决定了其隐式记忆的容量和读写速度都很有限, 因此训练要很长时间, 而且导盲犬不能同时是猎犬, 因为储存算法的空间不足了.
衍生出去的话, 还可以制定机器人有意识与否的标准: 即, 该算法是否可以自我迭代, 迭代速度如何 – 越快意识即越强. 所以目前人工智能不能算人, 是因为其不能自我编码以及不能自我迭代用于自我编码的算法. 什么时候人工智能学习拉小提琴的速度已经超越常人, 则该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越人类了 – 所以现在阿尔法狗打败世界棋王并不必担心, 就像某些鸟寻路能力超越常人, 并不代表该种鸟比人聪明 – 一种算法超强不代表学习能力超强. 总结: 某种生物的智慧表现于某种生物的学习能力.
— 读《未来简史》第一部分第三章有感
IG 没挂祭
河南水灾人民群众觉悟高
啥水灾? 我不记得有啥水灾啊? 中国境外反动势力集团不要老是盯著中国不放找机会抹黑中国, 还是回去多报导报导你们的德国水灾罢!
韭菜还真的把自己当成镰刀了.
编程随想失联
编程随想最后一次线上活动 5月10号, 截至 6月2号 十三年来第一次刚性静默三周. 近两年来发文速度明显放缓, 文章风格也没有之前尖锐, 极有可能是肉身有恙.
还有两天就是82日了, 希望可以看到博文更新, 祈祷.
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 《孙子兵法》
四月加速月报
我现在正在使用加拿大的服务器, 仍然是老朋友 Vultr.
但是和美国的服务器不同, 同样是被墙, 这次的 ping 表现出一些有趣的特征.
观察沦陷区的图案,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被墙, 但是墙的方式也根据运营商和地区有所不同. 比如说北京的腾讯云和阿里云, 就更加倾向于随机丢包, 而江苏联通与青岛阿里云则是丢包 + 延迟. 至于江苏的移动则是基本不管不顾!
从这次 Ping 的结果其实我们可以略窥墙的策略 — 对于服务器来说侧重于干扰通信质量, 而对于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那么高的用户来说是加大延迟来达到劝退目的.
另外, 这种不是一刀切, 而是不同线路不同策略的筑墙方式也证明了传统意义上的, 在大陆主要网络出口设卡的理论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中国网络审查 — 如今中国网民与之对抗的, 乃是一张三维立体, 相互响应的巨大审查网络. 更坏的是, 我们甚至对这张日益完善的网络一无所知, 换言之, 它对我们来说是完全的黑箱状态!
在 2021 年, 居然还仍然有不少网友认为翻墙仅仅是 “vpn” 而已, 这显然已经落后于加速的步伐.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自由民参与到对抗中共的言论审查中去, 开发更多门槛更低的上网方式; 而对于我们这些墙内的P民来说, 最好的方式应该就是将自己 Keep up to date, 手头常备多种方式, 并用邮件订阅一些自由的信息来源!